关于防范利用“新冠肺炎疫情”、“全额退保”诱骗的风险提示

提高防范意识 谨防消费风险


近期,一些银行保险机构收到消费者投诉反映,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、电话、短信、微信等方式散播虚假信息实施诈骗,侵害消费者利益。提醒广大消费者:要注重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和金融资产安全,注意银行卡使用安全,提高风险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,防范保险消费风险发生。

重要风险提示一:新冠肺炎疫情诈骗陷阱

在全国人民抗击疫情之时,一些不法分子居然利用疫情进行诈骗,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落入了圈套。疫情当前,考验的不仅仅是勇气,还有人心。医护人员不惧危险,诈骗分子却蠢蠢欲动,下面就给大家介绍最近出现的几种诈骗手段:

一、退改签骗局

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手段获取消费者个人出行信息,以“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取消,办理退改签可获赔偿”为由,向消费者发送虚假“退改签”短信,诱使消费者拨打虚假客服电话或点击不明链接,按其提示操作,提供银行卡号、密码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,将卡内余额转走。

提醒:注重保护个人敏感金融信息,在涉及银行卡转账、汇款操作时要提高警惕。接到退改签电话或短信,一定要拨打官方电话核实情况,切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、使用不明来源的无线网络,谨防个人重要信息遭到窃取。

二、采购防护物资“献爱心”骗局

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以售卖口罩等防护物资、“献爱心捐款”为幌子发布虚假信息,转账收取消费者费用后将消费者“拉黑”,或在钓鱼链接中诱使消费者输入个人敏感信息,导致消费者财产受损。

提醒:消费者应通过正规平台、渠道购买物资或捐款,警惕线上私人交易。若确需通过线上私人交易的,应尽量对发布信息的个人或机构的身份真伪进行核实,绝不轻易转账汇款,以保障自身财产不受侵害。

三、“免费赠送新冠肺炎专属保险”陷阱

为充分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,多家保险公司主动践行社会责任,纷纷为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人员等捐赠保险。但是,一些不法分子却借此时机以“免费赠送保险”的名义套取消费者信息,进行诈骗。

提醒:保险产品开发需经过长期实践总结,而新冠肺炎病例没有历史数据,缺乏定价数据基础,目前保险公司仅扩展部分产品的保险责任,如有保险机构或营销员销售所谓的新冠肺炎专属产品,请您提高警惕、认真核实消息来源,并向监管部门反映。

上述利用疫情防控名义实施诈骗的行为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,造成了恶劣的影响。广大消费者要密切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,提高风险防范意识,不信谣,不传谣,不恐慌,避免上当受骗造成账户资金不安全,蒙受经济损失。


重要风险提示二:谨防“全额退保”诱骗风险

不法分子向消费者宣称“专业保险维权”,煽动消费者提供个人重要信息委托其代理“全额退保”事宜,通过歪曲事实、捏造信息等方式,要求终止保险合同全额退保并从中谋取高额利益。这些行为将使消费者面临错失原有风险保障、重新投保时保费增加、被拒保等风险,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。为切实维护广大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,特提示:

1. 保护个人信息,切勿轻信他人。

保险合同具有一定经济价值,属于个人财产。请您提高信息安全意识,切勿轻易将个人重要身份信息和保险合同信息泄露给其他人,或者委托他人代为办理保险合同相关业务,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而遭受经济损失。

2. 树立科学消费理念,谨慎选择退保。

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正确了解保险保障内容,正确认识保险的保障价值及保单退保相关权益。根据《保险法》第四十七条规定“投保人解除合同的,保险人应当自收到解除合同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,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”,可见,退保是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单的现金价值,而不是全额退还保费。

3. 保险消费者维权,请选择正规渠道。

如对保险合同存在疑问,您可通过拨打保险公司全国统一客服热线、登陆保险公司官网、联系保单服务人员等方式与保险公司进行咨询协商,无需缴纳任何“手续费”之类的费用。

4. 请勿轻信、传播虚假信息

当前自媒体平台门种类繁多、内容缺乏审核,消费者在接收此类非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时,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,对于宣传“全额退保”、“代理退保”等虚假信息,切勿轻信传播,避免自身权益受侵害。

如遇到代理退保的情形,可向保险公司进行咨询,如对方要求签署所谓服务协议或者缴纳服务费用,请慎重并注意留存相关证据,如遭受不法分子威胁、恐吓等行为,导致人身、财产损失时,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。

返回上页